口腔白斑症是指口腔黏膜上無法被歸類為任何口腔疾病的白色斑塊,因為有可能發展成為口腔癌的病變,因此被認為是一種癌前病變。主要發生於有抽菸、嚼食檳榔習慣者或者口內有不合適假牙者的口腔黏膜上。大部份的病人本身沒有特別的感覺,或者是覺得斑塊處的黏膜部位有些許粗糙感,有些病人的病灶部位會覺得有輕微疼痛,有些人會對較刺激的食物較為敏感,病灶的顏色是以白色為主,有些會帶有紅色的斑塊或者是紅白相間的不規則突起。
臨床上對於白斑症的處理首先必須先停止可能造成白斑的不良口腔習慣,包括抽菸、喝酒、嚼食檳榔等,並移除不良假牙,經過二至四週的追蹤,大約會有三分之一的病人斑塊會消失。對於未消失的白斑則進行切片作病理檢查,若檢查報告只是一般白斑而未有其他的變化,可以做二氧化碳雷射燒灼,將病變區的口腔黏膜燒除,二氧化碳雷射處理的傷口一般來說不太會有很大的疼痛,其間只要保持傷口清潔並定時以口內膏塗抹傷口,避免進食太硬的食物即可,大約二至四星期口腔黏膜即可復原;但若白斑已有上皮發育異常或者是疣狀增生等的病變時,則建議將病灶做切除手術,而非只是燒除,而切除的傷口可以人工皮或自體皮膚來加以覆蓋以減少口內疤痕的發生而產生張口限制。
臨床上常見到患者詢問是否可以不使用外科手術治療而使用藥物來治療白斑,近年來有國外的研究使用維他命A或其衍生物來治療口腔白斑症,雖然有部份成效,但必須長時間服用,一旦停止使用復發的比例大於40%,並會伴隨有皮膚乾燥、掉髮、脫皮等的副作用,因此在臨床上並未使用。而另外有學者研究,以光動力治療的方法來治療口腔白斑症有不錯的成效,但還在初期的研究階段,尚未能應用於臨床的一般治療上。
口腔白斑症除了治療之外,臨床的追蹤也是相當重要的,因為白斑症的發生與口腔癌是一樣的,大多是因為檳榔、菸、酒所引起的,依據「區域癌化理論」的原理,只要在口腔內發現有白斑症,即使已經使用外科手術方式加以切除,仍必須密切地追蹤其他的口腔黏膜;一般依病灶的不同以每三至六個月定期回診檢查是否有其他的病灶產生。
口腔白斑症與口腔癌有相當密切的關係,以國外的臨床文獻來看,一般的口腔白斑大約會有10%可能將來會惡化成為口腔癌,而若已伴隨有中等或嚴重的上皮發育異常的口腔白斑,以後發生口腔癌的機會高達30%,而若是有疣狀增生的變化,則日後發生口腔癌的機會高達40%以上。而且白斑依據發生的部位不同可能發生惡性的機會也不同,一般來說發生在舌頭與口底的白斑病灶發生惡性轉變的機會比發生在兩頰黏膜或者牙齦的病灶來得高。
在台灣因為嚼食檳榔與抽菸習慣的盛行,口腔癌的發生率不斷地往上爬升,今年最新公佈的十大癌症中口腔癌已位居男性癌症的第四位,且以接近30%的年增率成長,可見口腔癌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全民問題。戒除檳榔、菸、酒是預防口腔癌的不二法門,而針對口腔白斑症進行治療與追蹤有助於避免癌前期病變持續惡化為口腔癌,並可以早期發現口腔癌病灶早期治療進一步降低口腔癌的致死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